小的时候,村里没有通自来水,村里家家户户都要去很远的山上挑水吃。那时间交通工具还不是很普遍,父辈们都是扛着扁担,挑着两只水桶,一担一担的往返于山和家之间。那是口深水井,水很甜。每次下学回到家,尤其是夏天就是先去自家存水的大水缸里拿着葫芦瓢一瓢一瓢的往肚子里灌,那时候真好。
在这口井的附近不到一百米的地方,也有一口井,深十几二十米,听大人讲,这口井就没挖出水来。
说起这两口井,还有些故事,当时村里还是大集体时代,有两个大队,分一队和二队,是死对头,40多年前,村里决定打口井,水是人的命。造福后代的是大家都抢着干。任务分到一队,二队不干,反之亦然。争执不下的时候大队书记说话了,两队各打一口。
经找人勘测,选中了现在村西南边上的山上一块地方,一队二队各负责一个区域,两口井距离不足百米。
任务安排下来,地点已经选好,大家都开始热热闹闹的干了起来。挖到20多米的时候,两口井都没啥动静,很多人不耐烦了,就连二队队长都心灰意冷。每天累死累活的忙活,没啥成果,浪费时间浪费体力,渐渐的二队退出了。
大多数做副业的人像极了二队长。渴望立马看到效果,否则就不愿意坚持了。
结果大家都猜到了,一队最终打出了这口至今仍然出水的井。造福了全村村民。队长也在多年后成了村里新的书记。
我常常在想,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挑战。但是底层原理一定是相通的。祖辈经历一定会给我们启发。只是大家都忽略了身边活生生的例子。
我为啥要花这么大的篇幅讲这个故事,因为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我们常说深挖一口井就是这个道理。
与其心浮气躁的挖一百个坑,不如沉下心来挖一口井!你总是这样换来换去,时间和精力都耗费在初级那些费力的事情上,也许快要出水了,你突然放弃了。你又继续奔向下一个坑。
百岁光阴,七十者稀。我们有多少时间踩坑,我们又有多少精力填坑。
垂直领域创业难吗,找领域难吗,不难,这些都有章可循。
难的是什么?难的是你有没有持续耕耘的耐力,难的是你看不见结果就想掉头的浮躁心态。
大家都太浮躁了,以致于放弃了本该再坚持一下就能成功的事。
A是我们村的首富,当年政策松的时候领着一般人挖煤,也是挖了很久才挖出质量好的煤。赚了很多钱。
很多人都学他,但是成的没几个人。因为大家都不相信自己选择的这块地到底有没有煤。就放弃了。
在哪儿用28定律都能解释的通,钱就是掌握在那20%的人手里。
人生就像挖井,不要东挖挖,西挖挖,结果哪儿都不出水。
宁愿十年挖一口井,也不要一年挖十个坑,
大家都找好自己的井,深挖就行了。而且深挖出来的水一定是甜的。深耕出来的项目一定是能长久盈利的。而且是自动化盈利。
当然不是劝大家挖不倒也要继续挖,一个项目能不能赚钱,见效的时间少则半年,多则三年。如果你确实努力了很久依然没有看到一丁点希望,这时候及时止损是最正确的选择。
如果经测试确实是可以操作的项目,那就深挖这口井。
这口井可以取水、浇花、做饭,也可以添水,而井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口井,挖深了就是品牌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有问题欢迎加我微信:iwz008
我也是挖井人,你的困惑说不定我都遇到过。